当前位置: 视频展播
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接受电视台的采访
字体: 来源:黔东南州民研院 作者:民研院 发布时间:2014-06-20 15:55 [打印]
摘要: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致力于苗族侗族医药开发研究。

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接受电视台的采访

观众朋友您好,今天是2月3号星期一,欢迎收看黔东南新闻联播。首先请看内容提要:记者新春走基层,交警春节不休假,全力保平安;我州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,欢度青春丹寨;鸣锣喊寨出妙招,安全文明过新年。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致力于苗医药和侗医药的研究开发,促进全州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。

近年来,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各种应用软件设施,不拘一格引进各类医药人才,加大了苗医药和侗医药研究开发力度,促进了全州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。2012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孙玉丽,是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近两年引进的三名研究生之一,目前已成了该院科教科科长实验室的骨干力量。

黔东南州是苗族和侗族聚集的地方,当地的民族医生对于苗药和侗药的使用有其独到之处,这些是中医使用中药所没有的,并且一些苗药和侗药的某些功效在《中华本草》和中国药典中没有记载,研究的空间相较于中药更大一点,这是最吸引孙玉丽来这个地方做研究的最主要的动力。2013年5月,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实验室的建成使用,为苗医药和侗医药的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。当年就得到了国家几个大的科研项目,目前已陆续有些苗药和侗药方剂投入使用。

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的前身是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所,从1984年成立至今,特别是近几年以来,该院得到了快速发展,取得了可喜的成绩。苗医药和侗医药是黔东南独特的卫生资源,以前是没有文字记载的。1984年民族医药研究所成立以后,通过几代人的挖掘整理,撰写了《苗族医药》和《侗族药物方剂》,使中国侗族医药结束了苗医药和侗医药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。为了更好展示苗医药和侗医药,我们建立了全国唯一的苗医药侗医药标本馆,将苗药的酒节茶制作工艺和侗药的过络黄制作工艺,申报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。

2010年5月,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成立了附属苗医医院,这是全国第一家苗医医院,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高度重视,被列入“十二五”重点民族医院建设单位。该医院建立以后,得到了广大病患者的欢迎和信赖,门诊量和住院病人逐年提升,年收入也从最初的40万元提升到了2013年的1000多万元。

关于我们| 联系我们| 人才招聘| 健康宣传
Copyright©2025 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 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附属苗医医院 版权所有
地址:贵州省凯里市金井路06号 电话:0855-8218989 邮箱:qdnzmyy@163.com

贵公网安备 52260102556310号

黔ICP备2023002422号